僑鄉文化展示館延續金水學校所介紹之金門鄉僑至海外的發展過程,進而帶給金門家鄉極具影響的文化衝擊,反映了南洋殖民文化與閩南文化融合的過程及結果,並具體呈現於物質文化或價值觀上的變遷。
當時的金門,引入外來文化,飲食、服飾、建築、日常用語、信仰、公共衛生等生活方式,普遍受到南洋殖民地的影響,呈現了混血融合的嶄新風貌。而出洋客致富返鄉,興建大厝,誇耀於鄉里,是衣錦還鄉的重要象徵。
金門的洋樓大多興建於1920-1930年間,其洋樓的主要特色為五腳基外廊、西式山牆和中西合璧的裝飾主題。
歷史典故:本棟建築一落二攑頭部分為黃乾隆時期黃俊所建,其後代子孫賣給黃廷瓢之後增建搭樓。民國80年間因火災而荒廢,民國89年所有權人將其設定予金門國家公園(30年),由管理處修復後作為僑鄉文化展示館,開放供遊客參觀。 (網上資料)
門聯:美奐美輪卜其吉 肯堂肯構居之安
窗聯:鶯谷新遷 龍門舊邸
展場內有洋樓的建築圖及部分模型
美麗的馬賽克瓷磚
始建得月樓的人是水頭聚落的黃氏家族長房五樹派下19世的黃輝煌,他於民國初年渡海到印尼從事百貨批發,致富後委由福建南安匠師陳南安承建得月樓。由於得月樓高11.26公尺,牆厚40公分,內部為地下一層、地上四層,共五層空間;地上四層是以杉木撐住主體結構,再舖上紅磚,內部有一座堅實的樓梯可以通往各樓層,落成後,是當時水頭聚落最高的建築,並以高樓能「近水樓台先得月」之意境,命名為得月樓。
得月樓肇建時,正是地方治安敗壞,常見內地強盜登陸劫掠的時代,所以原本是住宅的得月樓,在建物主體加了許多防禦工事,主要在第三、四樓,四面都有架槍瞄準用的圓形槍眼,在內部可以靈活的轉動,減少射擊上的死角,用以防止海盜入侵。屋頂的女兒牆設有垛口,可以提供火槍防禦使用,四面的外壁上都有鐵鑄的槍架;此外,得月樓還有一條逃生密道,通往旁邊的一樓番仔厝,再從番仔厝通往更遠的2層大洋樓,可緊急逃生。
雖然得月樓曾在民國九十年獲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,但建築本體與牆垣已傾塌,但礙於得月樓是私人產業,金門縣政府無法整修,直到民國九十四年與印尼黃家溝通協調,金管處才從民國九十六年四月起開始整修,斥資2007萬元依「修舊如舊」的原則施工,民國九十七年一月完工對外開放,重現風華的得月樓。
(另一網上資料)
獨特的紅磚圓柱
只要看到那些閨怨章句,就想起那時的「太空人」,也一樣因分隔而譜出思念的情詩⋯⋯
回覆刪除詩詞中感受到當時思念的情懷............!
刪除嘩!
回覆刪除當時要好有錢才可起咁靚嘅屋呀!
當時這間是超級豪宅,買得起真是非常不簡單呢............
刪除看到中西文化交流而成的建築,保存了原貌 ! 謝謝分享 !
回覆刪除謝謝光臨賞圖才對哦!
刪除紅磚圓柱好有特色,之前未見過
回覆刪除我也沒有在其他地方見過.......
刪除Winna,謝謝你的分享.
回覆刪除謝謝光臨賞圖呀!
刪除處處都是歷史!!
回覆刪除中國同胞們的歷史............
刪除知多些.. 識多些.. 謝您分享 ! ^0^
回覆刪除政治向來我不感興趣,奇怪去完金門後又想知多一點點...............
刪除謝謝留下珍貴片斷,很美啊!
回覆刪除不要客氣,是你俾機會我分享這次同學會之旅,謝謝!
刪除